五一劳动节具有重要意义
劳动者通过斗争
用顽强、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
争取到合法权益
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
亲爱的老师们、家长朋友们、同学们: 根据国务院2025年放假安排,结合我校实际情况,现将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:
放假时间
5月1日(星期四)-5月5日(星期一),共5天
返校时间
2025年5月5日(星期一)18:00前返校,请家长朋友们提醒学生按时返校上晚自习!
五一劳动节的来历:
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运动。1886年5月1日,美国35万工人罢工游行,经斗争获胜 。1889年,第二国际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。20世纪初,五一劳动节传入中国。1918年,革命知识分子在多地散发介绍“五一”的传单;1919年,《新青年》出版“劳动节纪念号”。1920年5月1日,北京、上海等多地工人举行游行示威,李大钊、陈独秀分别领导北京、上海的庆祝活动,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,也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。
五一劳动节意义
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,用顽强、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,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,这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,也是“五一”劳动节的精髓所在。它纪念劳动者们争取合法权益的光荣历史,致敬每一位热爱劳动的人,还让人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,激励人们尊重劳动、热爱劳动,推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风尚。
为了落实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教育为先”的方针,希望家长重视孩子假期安全,教育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: 严防溺水 天气逐渐变热,溺水事故将进入高发季,假期期间,家长更要提高警惕。 1.严格要求孩子遵守防溺水“六不”: ▪ 不私自下水游泳; ▪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▪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 ▪ 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 ▪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 ▪ 不擅自下水施救。教育孩子一旦发现有人落水,应及时大声呼救,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,切不可贸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组成“人链”救援。 2. 孩子外出时,家长务必做到“四知道”: ▪ 知道孩子去哪里; ▪ 知道孩子和谁去; ▪ 知道孩子去做什么; ▪ 知道孩子何时返回。家长务必及时掌握孩子行踪,杜绝孩子长时间脱离安全监护。 交通安全 1. 教育孩子遵守交规,过马路走指定通道,按信号灯通行,路上勿分心。 2. 严禁12周岁以下骑自行车、16周岁以下骑电动自行车上路。 3. 适龄孩子骑行需守规,佩戴头盔,杜绝违规行为。 4. 提醒孩子远离车辆危险区域,避开大型车辆。 5. 自驾要提前检车,孩子不坐副驾,家长驾车守规。 6. 乘坐公共交通时,在站台有序候车,乘车勿随意走动、探头,不坐违规车辆。 7. 高速行驶守规则,遇事故做到车靠边、人撤离、即报警。 出游安全 1. 外出时提前了解途经地、目的地天气、道路交通及旅游景区开放情况,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,避开大风、暴雨等恶劣天气。 2. 进入公共场所,务必引导孩子首先关注安全出口位置,牢记疏散路线。教导孩子遵守秩序,不推搡、不拥挤,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安排,避免因人群混乱引发踩踏事故。 3. 外出期间,家长务必确保孩子时刻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,尤其是在商场、景区等人群密集场所,切不可因一时疏忽让孩子脱离视线,以防走失。 4. 家长应为儿童选择正规、安全的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,了解活动场所的安全设施配备情况、安全标识和必需的救护设备和器材等。 5. 漂流、乘船等水上活动,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,家长务必全程陪同。除了帮助孩子按照相关要求,做好穿救生衣等防护措施,还要注意看好孩子,以防发生突发事故。 6. 不要擅自进入未开发、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自然保护区、无人岛、海滩等地玩耍,不尝试陌生偏僻路线。 7. 外出游玩要注意做好孩子的个人防护,随身携带常用药品,如感冒药、退烧药、肠胃药、创可贴等,以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或受伤情况。根据活动需要,准备好防晒用品、防蚊虫叮咬用品等。 居家安全 1. 做好阳台、平台防护,教育孩子不高空抛物、不攀爬高处,防摔伤坠落。 2. 加强孩子监管,勿留孩子独自在家,将打火机、火柴等易燃物放至安全处。 3. 定期检查家中电线、燃气、电器、刀具,排除触电、中毒、器械伤害隐患。 4. 把药品、清洁剂等危险化学品妥善存放。 消防安全 1. 教育孩子不玩火,远离火柴、打火机等易燃物品。 2. 严禁电动车进楼入户或带电池回家充电。 3. 离家时关闭水电气总闸,清理阳台、楼道杂物。 4. 教孩子识别火情,及时拨打119报警,掌握湿毛巾捂口鼻、弯腰逃生等方法。 5. 外出游玩遵守场所防火规定,不违规用火,熟悉场所安全出口位置。 6. 发现山林火灾,立即报警并做好防护,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。 网络安全 1. 假期当中,家长需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与指导,适度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,以防沉迷网络或游戏,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。 2. 告诉孩子不轻信网络消息、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、不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、不将验证码、手机支付密码等信息随意告知陌生人;任何理由的转账、汇款要求,坚决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。 3.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消费习惯,密切关注孩子游戏账号的注册及充值情况,防止孩子因冲动而打赏主播或过度游戏充值。 4. 加强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,引导孩子文明上网,远离黄色、赌博等不良信息,不参与含有色情、暴力、自残等内容的游戏。 5. 教育孩子不随便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,更不要和网友私下见面。 6. 家长要以身作则,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,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,如一起阅读、玩游戏、参加户外活动等,陪伴孩子度过有意义的假期。 食品安全 1. 引导孩子合理膳食,不暴饮暴食,保持营养均衡。提醒孩子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油腻、辛辣、高糖食品。 2. 教育孩子不购买“三无”食品、过期变质食品和流动摊贩的食品。 3. 提醒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,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认真清洁双手,防止病菌通过口腔进入身体,引发疾病。 4. 外出就餐时,要选择正规、卫生条件好的餐厅。查看餐厅是否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,观察餐厅环境是否整洁卫生。就餐过程中,注意食品的新鲜度和烹饪卫生,避免食物中毒。 其他 一、防电信诈骗与网络安全 1. 网购与资金安全提醒孩子谨慎网上购物,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、泄露个人信息,尤其警惕“低价陷阱”“退款理赔”等骗局。禁止孩子轻易进行网上资金支付,家长需管理好自己的支付账户及密码。 2. 个人信息保护教育孩子不将身份证、手机借与他人,更不可用于“跑分”“刷单”等牟利行为,避免卷入违法犯罪。 二、防校园欺凌,守护身心健康欺凌不仅是身体伤害,还包括言语、关系和网络暴力: 1. 身体欺凌:如推搡、殴打、踢踹、抢夺财物等; 2. 言语欺凌:如辱骂、嘲笑、讽刺、起侮辱性绰号等; 3. 关系欺凌:如孤立、排挤、散布谣言、恶意中伤等; 4. 网络欺凌:通过社交平台实施侮辱、威胁或骚扰; 三、家长行动建议常沟通:关注孩子情绪变化,倾听其在校经历,引导用正确方式处理矛盾。教方法:教会孩子拒绝欺凌、勇敢说“不”,遇欺凌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求助。 做榜样:以身作则,传递尊重与友善的价值观,不使用暴力或侮辱性语言。让我们携手,为孩子筑牢安全防线,共创平安成长环境!